首页 资讯 正文

争当“预警尖兵”

体育正文 8 0

争当“预警尖兵”

争当“预警尖兵”

空军预警学院“战备训练周”中,学员(xuéyuán)紧急拉动集结完毕。赵航/摄 夏日的武汉热浪翻滚,空军预警学院射击场(shèjīchǎng)内(nèi)枪声四起,硝烟弥漫。射击训练中,学员们(men)依次进行精度射击、短点射,操作井然有序,战味儿十足。 为(wèi)强化官兵忧患意识、激发练兵动力,近年来,空军预警学院定期开展战备(zhànbèi)训练活动,利用一周时间,在全院上下分层次开展战备学习教育、战备秩序检查、战备训练演练(yǎnliàn)、战备后勤保障等活动,整个(zhěnggè)校园里充满“硝烟味”。“战备训练周”期间,教员和学员都(dōu)有一个共同的身份——战斗员。 “紧急集合!”一阵急促的(de)口哨声回荡在安静的学员宿舍楼内。学员们闻令(wénlìng)而动,立即收拾起背囊,从不同方向火速奔向集合地点。 训练场上很快人头攒动,指挥员下达(xiàdá)作战命令,进行战前动员。随后,所有人员(rényuán)迅速登车,向任务地域行进。 一场突如其来的(de)战备拉动演练,让空军预警学院的战斗员们瞬间绷紧了备战之弦(xián)。演练归来(guīlái),学员田建勇脱下水壶和挎包整理好,摆放到随手可取的位置。 “放在这儿(zhèér)便于(biànyú)紧急拉动时穿戴。”田建勇解释说,战时紧急拉动,快一秒钟就多一分胜算,哪怕是几秒钟之差,也要想尽办法“抢(qiǎng)”先一步。 为了提高战斗打响(dǎxiǎng)(dǎxiǎng)的准备速度,学员们改进了不少携带物资的方式。“不同于以往的打背包,如今(rújīn)一个背囊能装进被褥(bèirù)、床单和换洗衣物等(děng)各种物资,既方便又迅速。”机关领导介绍,在“战备训练周”中,他们利用集中教育、理论学习、强能夜校等时机,采取专题(zhuāntí)授课、集中宣讲等形式,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备战打仗重要论述和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》《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备工作条例》中有关日常战备、节日战备、紧急集合等内容,不断增强(zēngqiáng)官兵(guānbīng)“战争随时可能打响”忧患意识,激发练兵动力。 除了背囊,同样的打仗观念也藏在“战备训练(zhànbèixùnliàn)周”的每一餐饭中。往常,学院食堂注重荤素搭配、营养均衡(jūnhéng),热汤热饭是常态。可(kě)在战时,加强伙食保障成了一项战斗员们必须解决的难题。 “吃饭同样是训练。单兵自热食品看上去简单,但(dàn)操作不当就会(huì)吃到夹生饭。”政治理论教员郭倩倩(guōqiànqiàn)看着冒着热气、逐渐膨胀的自热食品袋说,水加少了、时间短了或者口漏气了,都(dōu)意味着吃饭这门训练不合格。 同样面临保障考验的(de),还有正在开展毕业综合演练(yǎnliàn)(yǎnliàn)的大四学员。为了检验雷达分队机动作战能力,演练导调部特意把部队拉到了野外预备阵地。随着雷达架设完成,空情顺利上报,学员队干部开始抓紧考虑(kǎolǜ)吃饭的问题。 要想同时满足几十人的(de)就餐需求,学员队面临不小的考验。尽管在开拔前(qián),他们进行了(le)专门的训练,但真正到了野外,学员的第一顿饭还是状况频出,直到饭点后一个小时,分队人员才陆续吃上饭。 “吃饭同样是打仗,这顿饭吃出了硝烟味。”学员队干部刘雷感慨说(shuō)。有了第一次的经验(jīngyàn),在后续演练中,他们边总结边提高,根据任务流程,提前进行研判(yánpàn),提早进行准备。他们还主动向机关申请,协调有经验的同志进行现场指导帮带,不断提升自主(zìzhǔ)保障能力。 学院领导介绍,定期开展“战备训练周”活动,从吃饭、队列等一些大家习以为常却关系战斗力提升的“小事”抓起(zhuāqǐ),有助于全院加强战备意识和打仗观念(guānniàn)。随着演练(yǎnliàn)不断深入,学员队的随机保障、伴随保障和官兵自我(zìwǒ)保障能力不断提升,确保了演练任务圆满完成。 “战场”之外,“硝烟(xiāoyān)味儿”也同样弥漫(mímàn)到了学员教员队伍的讲台上。为增强学院教战研战活力,为教员队伍成长扶梯子、提能力,“战备训练周”期间,该院(gāiyuàn)机关(jīguān)区分教员层次,开展教学能力培训(péixùn)。“板书设计与粉笔字书写”“课件设计进阶与质效提升”……一堂堂精品课打牢了教员队伍教战研战能力根基。 新入职的文职(wénzhí)教员姜晔楠第一次参加“战备训练周”活动。夜色渐深,她仍(réng)在忙碌着整理岗前培训(péixùn)心得,对白天的教学工作坊内容进行总结复盘。在这一周时间里,她和战友们先后完成1次现地参观、3次线上讲座(jiǎngzuò)、5次线下(xiànxià)讲座、两次(liǎngcì)小组磨课、两次教学工作坊、两次队列和报告词训练。紧张充实的培训任务,让这群刚刚加入“孔雀蓝”队伍的新教员们,对于立德树人、为战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 “这次培训就像一场知识与技能(jìnéng)的淬炼之旅,在(zài)教学专业知识、教学思维培养等方面让我收获颇丰,切实解决了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,也为(wèi)未来发展指明方向。”姜晔楠深有感触地说。 为期一周的“战备训练(xùnliàn)周”时间有限,但在空军预警学院,训练周内的很多做法都已融入教学训练日常,形成制度化常态化。学院会定期聘请军地名师(míngshī)大家(dàjiā)和(hé)部队优秀指挥员来院授课,组织教学能力比武,将练兵备战(bèizhàn)最新成果融入教学,并通过持续开展课题研究、集中磨课等,有针对性地补齐教员干部队伍的能力短板。 不久前,学院的3名教员在上级主办的“锦囊-2024”活动中,分别获得一等奖1项,三等奖两项(liǎngxiàng)。捷报传来(chuánlái),鼓舞了全院教研(jiàoyán)人员的士气。而这只是空军预警学院练兵备战的一个缩影,对(duì)全院师生而言,在教战研战、为战育人的路上,他们的奔跑永不停息。 中青报(zhōngqīngbào)·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周鹏 孙鹏 来源(láiyuán):中国青年报 2025年06月12日(rì) 05版 (来源:中国青年报(zhōngguóqīngniánbào))
争当“预警尖兵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